香港年輕人工作壓力不可小覷,每個月人工月月清,生活壓力心理壓力有大。黃子華就曾在棟篤笑中說到,「上司每月底給打工仔的,並不是薪金,而是賠償。」
受疫情影響,本港市道低迷,不少上班族被逼放無薪假、凍薪、甚至面臨被炒危機,壓力問題日益嚴重,不少上班族更出現抑鬱及焦慮的症狀,加上朝不保夕,很容易在疫情困境下萌生了結生命的念頭,增加他們酗酒甚至濫藥的危機。
據精神科醫生指,假如患者延誤診斷,有機會導致重度抑鬱症。患者會缺乏動力,工作上生產力欠佳,形成惡性循環,但由於許多患者擔心影響工作或是遭受歧視而拖延尋求協助,使抑鬱程度越發嚴重,甚至導致情緒「爆煲」。
假如延誤求醫,在發現時已經確診重度抑鬱症患者,治療難度將會大大增加,即使經藥物調校,服足劑量,但症狀或可能仍無好轉,屆時則會演變成難治性抑鬱症。假如在工作上遭遇瓶頸,或有感自己有經常焦慮等症狀,打工仔可以嘗試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,來減輕抑鬱症狀,例如:盡量減少在睡前使用手機、多吃抗氧化食物、戒煙、勤做運動等。如有需要,可向醫生要求精神健康轉介服務,他們會提供針對精神健康的預防、早期介入等項目,並提供有用的藥物教育資訊,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相應協助。